币安——比特币、以太币以及竞争币等加密货币的交易平台
在功率半导体板块,由于国内半导体行业整体进入下行周期,功率模块的扩产速度有所下降,从而对硅基的功率模块测试需求下滑,导致报告期内在功率半导体领域业务的进展有所放缓。但是,另一方面,随着SiC器件的良率及产能爬升,市场对SiC的投资热度依然高涨,带来新的增长机会。公司深耕行业,已布局SiC相关的研发及产线动静态测试设备,并获得国际头部客户的认可,从而形成较好的示范效应。报告期内,公司功率半导体板块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34.32%。
随着持续经年的研发投入,公司研发整体经历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取得丰硕成果。一方面,公司产品谱系日渐完善:小功率测试电源四大系列产品的推出,完成测试电源板块的重要布局;同时发力氢能和功率模块的实验室及产线测试系统,保证高可靠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成本;另一方面,公司大功率测试电源产品创新取得里程碑式跨越,首次采用SiC器件,功率密度、测试精度和效率等都较上一代产品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并从底层架构上实现产品的标准化设计和制造,为公司未来批量化生产奠定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对OA、CRM、ERP等系统进一步完善及EHR、PLM系统的实施,提高了办公效率、数据透明度和工作条理性,有助于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同时,公司十分重视平台化建设,搭建硬件研发平台,实现功能模块标准化、硬件设计规范化,不仅提升了研发效能,也有助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实行部分标准化,包括零部件选型的标准化、生产装配流程的标准化,从而逐步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以降低设计及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通过信息化、平台化的建设与实施,提高工作与管理效率,进而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为满足下游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抓住小功率测试电源国产替代的机遇,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产能规划,公司积极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优势,抓住“小额快速”融资机会,启动了公司上市后首次再融资项目。2023年11月10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同意科威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3〕2505号),2023年12月4日,公司首次再融资项目顺利完成,共募集资金1.88亿元,用于“小功率测试电源系列产品扩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在融资项目的顺利完成,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小功率测试电源产品生产能力,满足客户订单需求,扩大公司业务规模;募集资金的到位有助于公司整体资金实力的提升,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测试设备公司的成长往往伴随着下游科技进步、应用场景的发展而不断成熟,属于量测行业的细分赛道。纵观全球,测试、测量领域的知名企业通常单一行业属性不强,跨多学科、多领域,提供各类测试、测量工具,并通过并购不断拓宽产品半径。量测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基础和科技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因此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综合型测试设备公司产品谱系更为全面,应用成熟度更高,诞生了诸如是德科技(Keysight)、阿美泰克(Ametek)、赛默飞(ThermoFisher)、李斯特(AVL)、堀场(Horiba)、岛津(Shimadzu)等各类量测巨头;国内整体测试设备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数公司基于某一细分场景切入,抓住国内科技发展的红利,迅速崛起,在部分优势行业如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优势赛道已经成功突围,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
量测领域涉及通信、航空航天、电力、生命科学、材料等方方面面,因此作为基础配套测试设备,需要满足不同行业的测试要求,匹配各行业的使用习惯和场景,多呈现出跨学科、高度综合的特点。以公司对标的美国AMETK为例,AMETEK分设两大集团,包括电子仪器(“EIG”)和机电设备(“EMG”),借助其营销网络进行全球销售。根据AMETEK官网公布的2023年度数据,EIG板块主要包括过程和分析仪器(约占EIG板块营收的72%)以及航天航空动力(约占EIG板块营收的28%)两大业务类型,下游包括生命科学、半导体、自动化、食品饮料、石化等,产品包括电力监测和计量仪器、不间断电源系统和可编程电源等。EMG板块包括精密运动控制解决方案(约占EMG板块营收的71%),热管理系统,特殊金属和电气互连差异化(约占EMG板块营收的29%)等业务,其终端市场包括航空航天、国防、医疗、自动化和其他工业市场。
量测仪器和设备适用于多种行业,涉及客户研发、生产、品质检验等多个环节,多呈现出需求多样,品类繁多的特点。以测试电源为例,功率范围涉及几十瓦到兆瓦级别,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还会有不同的电流、电压以及特殊测试功能的需求,全谱系的规格多达上千种。而大多数测试电源的需求,尤其是功率等级为几百瓦到几千瓦的产品以研发测试应用为主,因此单一规格的需求量不大,整体呈现出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产品线的完整度与标准化程度成为量测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壁垒。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09.49GW,同比增长55.2%,2023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约216.88GW,同比大幅增长148.1%,再创新高。据国际能源署报告,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进一步大增65%,总量达到了385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在390~430GW,预计2024年全球GW级市场将达到39个,预计2025年GW级市场将达到53个。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190~220GW,我国光伏应用市场将继续维持高位平台。
当前,在全球能源形势日趋紧张、全球脱碳的大背景下,储能系统作为能够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间歇性,进行能源调峰、保障电网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案而持续受到关注。2023年是中国储能发展史上波澜壮阔、浓墨重彩的一年。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31.39GW/66.87GWh,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其中,2023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22.60GW/48.70GWh,同比增长超过260%。根据CNESA等数据,预计2024年中美欧三地区储能新增装机为118.7GWh,其中国内储能新增装机为46.3GWh。中国储能行业已经从商业化初期开始逐渐过渡到规模化发展,储能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在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以及光储充等市场的带动下,功率半导体市场化应用快速普及,带动宽禁带半导体行业步入快车道。尤其是在车规领域,以IGBT为代表的功率半导体是兵家必争之地,竞相布局。车规半导体要求高可靠性,不仅要满足高温、低温等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还要在至少15年的寿命中保持极低的失效率,因此验证门槛高、周期长。全球芯片产业链陷入短缺,英飞凌产能有限,扩产谨慎,价格高昂。交期的压力和自主可控的诉求带来国产替代的黄金期。技术好、价格低、定义准、迭代快的企业更受欢迎,国产替代加速。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高端装备、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年代。创新和自主可控为工业技术基础领域行业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增长动力强劲。在国内发展基础良好的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测试设备服务商以国产为主,公司和其他检测、测试类的国产品牌依托性价比、售后服务、产品成熟度、供货周期等逐渐为下游客户所认可;尤其是在大功率测试电源领域,已完成进口替代;而在小功率测试电源领域,中国台湾致茂电子(Chroma)、艾德克斯(ITECH)等品牌已经实现了大部分产品线对美国Ametek、德国EektroAutomatik等进口品牌的替代,公司作为行业后进入者正通过不断完善产品线以期逐步实现替代。
氢能测试装备受产业发展政策和下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持续增长,众多巨头纷纷加入,以资本的方式进行布局。目前以燃料电池测试为主营业务的头部企业包括加拿大Greenight(奥地利AVL于2018年入股Greenight)、德国FueCon(Horiba于2018年完成对FueCon的收购)等国际品牌和群翌能源(致茂电子于2019年入股群翌能源)。在下游需求快速增加的当下,交期和性价比使得该领域的测试系统国产化进程大大加速,国内专业、高性价比的测试系统厂家,如科威尔、群翌能源、大连锐格等逐步在竞争中崭露头角。制氢环节,技术路径较多,测试环节也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经规模化量产的碱性槽测试环节,仅有AVL和Horiba有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以及下游客户从降本角度出发,选择自制较多。公司正在围绕头部客户需求,探索低成本的批量测试解决方案;PEM电解水制氢由于成本较高和技术成熟度不够等原因还处于示范工程阶段,除公司外,还有较多初创企业瞄准这一新兴需求。
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IGBT消费市场,近年来产业国产化进程显著加速,出现一批有代表性的国内本土制造企业,如中车时代电气、比亚迪(002594)半导体、斯达半导(603290)、士兰微(600460)、宏微科技等。面对国内IGBT市场需求的快速持续增长,业内不断增加其研发投入和产能规模,从而带动对测试系统的需求;同时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会吸引更多企业投资、进入IGBT产业领域,产业景气程度长期向好。IGBT模块动态、静态测试系统是IGBT模块研发和制造过程中重要的测试系统,行业初期由瑞士LEMSYS(Teradyne于2019年完成对LEMSYS的收购)、意大利CREA(Advantest于2022年8月完成对CREA的收购)等国外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公司凭借着产线级测试解决方案在国产品牌中取得一定市场占有率;除了在硅基功率器件的测试方面,公司已先发布局在SiC模块的相关测试系统。
10.实物特性仿真技术是通过软件仿真结合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实现对光能、化学能、机械能等其他形态能量输出特性的模拟。光伏模拟技术实现对单晶硅、多晶硅和薄膜类型的光伏电池特性仿真,并可实现阴影遮挡、温度变化等因素在全天时间范围内的特性输出;电池模拟技术是指对磷酸铁锂、锰酸锂、钛酸锂、三元锂等多种类型的电池特性仿真,可组合出任意状态的电池包形态,并模拟其运行过程中的变化;燃料电池特性模拟技术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特性输出,可绘制对应的极化曲线;电机实物仿真技术是模拟三相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特性输出,实现电机各种故障仿线.高压非隔离与过采样自分段技术是采用高压非隔离差分和高精度运放电路实现三级信号调理,通过高速采样对输入信号进行降噪化重建与分析,实现信号采样的高真实性。再通过对全量程范围内采样数据分段拟合插值进行线性化校准,以达到电源的高精度显示与控制。主要性能指标可实现:电压精度≤0.05%FS,电流精度≤0.05%FS。
14.燃料电池测试设备无氢标定技术应用于公司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的出厂检测和标定,满足在无氢条件下对各回路传感器、产品技术参数和动态指标进行标定,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主要技术包括压力气源模拟和等效换算技术;电堆装置模拟技术;电堆热源等效模拟技术;电堆极化曲线.宽量程、高精度的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技术针对行业内多种功率等级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需求。此技术实现了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系统的宽量程、高精度检测能力。本技术主要包括气体回路的多档位设计技术;冷却回路的模组化设计和同步并联控制技术。
测试电源是当今工业社会较为通用的基础研发设备,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公司经过多年耕耘和技术迭代,成为国内测试电源行业的龙头企业,积累了大批优质客户,尤其是在新能源发电和电动车辆行业先发优势显著。在此过程中,公司不断总结客户共性需求,针对现有服务行业的特点进行横纵两个维度的布局:(1)横向延展:在电源产品线序列,公司以广度作为发展脉络,通过电源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不断做加法,提升辐射范围,未来将陆续进入半导体设备、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为客户提供高可靠性的供电及测试电源;(2)纵向深入:在氢能和功率半导体产品线序列,公司以深度作为战略目标,通过内部孵化和对外投资等多种方式,不断做乘法,提升收入量级,向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测试能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通过一纵多横的布局,在助力公司销售体量快速提升的同时,也较大程度地增加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壁垒。
公司坚定大力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的规模和研发费用的绝对金额较上市之前都呈现出连年大幅攀升的状态。公司引入IPD研发流程,根据市场调研、客户反馈、结合对国家政策导向的分析、前瞻性课题与高校联合研发等多种方式综合研判、进行研发立项。因此,公司孵化出了多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产品,也为公司后续增长积蓄了力量。尤其是报告期内,公司在大功率测试电源方面,于行业内率先采用SiC功率器件的结构设计,提升产品标准化,适用于光储充、新能源汽车“三电”测试等多个场景,极大地提升了产品性能。
公司十分重视人才团队建设,核心团队成员均具有多年测试电源领域专业背景和丰富行业经验,对测试电源及系统领域的技术发展、行业应用、企业管理具有深度的研究和理解;同时,结合公司战略布局和人才发展观,公司吸引并招募了多位行业技术领军人才和众多行业应用经验丰富的技术从业人员。公司经历了研发人员快速增长的三年,现已进入相对稳定周期,在充分利用现有研发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在研项目的管理,提升研发效率。公司持续在“选人、用人、留人”上大力投入,并重视人才的培养、培训和晋升,目前已经形成具有战斗力执行力的队伍。未来,公司将进一步通过企业文化、价值观持续吸引人才,以富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股权激励措施持续回报人才,科学合理、有成长空间的公司体系平台留住人才,始终保持公司的人才优势。
在售后服务方面,科威尔在合肥、北京、深圳、上海、西安、重庆等地设置分支机构并配备相关人员;在售前服务方面,公司拥有完整的项目前期调研和方案对接团队(FAE)。公司能够有效组织售前技术支持人员参与到项目的技术沟通和方案确认环节,以保证所提供方案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在售后服务方面,公司拥有专业售后团队为客户提供联合调试、系统升级及设备维护和培训等服务,提升下游客户的满意度。公司的售后服务不仅帮助客户解决设备运行及维护中的相关问题,还可通过不断与客户进行互动式交流,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实现产品的再销售。同时随着近年海外业务的拓展,公司不断完善营销网络,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响应能力,为客户提供更贴身、更周到及时的售前、售后服务。
目前,公司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在行业内较为领先,并陆续开展多款新产品的开发,其中包括新材料应用带来的产品升级、产品新功能开发以及行业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等,新产品的推出将为公司赢得有利的行业竞争优势,但前沿基础研究和新产品应用开发项目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较多,并不能完全保证公司立项研发项目能够准确按照公司计划的开发进度实现成果转化,尤其是新的研发项目,如粗铝线键合机、燃料电池活化测试设备等。因此,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进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产业化的时间节点也未能明确,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所处行业具有人才密集型特征,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跨领域的综合性行业,需要大批掌握机、电、材料、计算机等跨学科以及深刻理解下业技术变革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上述技术人员对于新产品设计研发、产品成本控制以及提供稳定优质的技术服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技术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尽管公司已推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激励机制与管理层、核心技术团队进行深度绑定,但技术团队的稳定性仍将面临市场变化的考验,存在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随着公司总体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的资产规模、生产规模、销售规模等都将大幅增加,这将对公司在战略规划、组织机构、内部控制、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通过拆分事业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管理效率,但是也增加了管理成本、新增了较多管理环节。如果公司管理层不能持续有效地提升管理能力、优化管理体系,将导致公司管理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和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在部分行业对外销售的产品已经从测试电源单品向系统及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随着系统的复杂度提升,产品的制造周期也从原先的3个月左右增长至6个月以上。随着公司产品线不断延伸,涉及到自动化产线类产品,交付周期可能延至一年以上。此外,部分核心原材料的采购周期增加,即使公司启动了应急备货等手段,仍然无法完全对冲原材料交期对设备交付的影响。受到系统级产品制造周期长和原材料采购周期的影响,公司部分在手订单向收入的转化周期延长。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金额为22,725.86万元,同比增长34.70%。随着公司收入规模的增加,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如果不能持续有效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及时收回账款,特别是账龄相对较长的应收账款,将使公司面临一定的坏账风险,并对公司的资金使用和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造成不利影响;此外,行业发展上升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泡沫,采购测试设备用于研发和生产的客户会增加,但是随着行业竞争和利润空间的压缩,部分客户会面临着洗牌的痛苦,从而一些抗风险能力不强的企业会因此退出市场,对于公司应收账款回收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测试设备行业本身无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但其经营受下业整体发展状况、景气程度影响。其下游应用领域易受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国家政策影响,如新能源发电行业发展受光伏发电并网政策、电价补贴等行业政策调整的影响;氢能行业发展受持续城市示范群补贴、“碳中和”目标执行的力度和节奏等的影响;功率半导体行业受国产化替代的进度及市场竞争环境影响。未来若因上述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导致行业政策调整或相关行业扶持补贴政策趋严,相关行业的发展活力和景气度将会下降,从而可能对测试电源行业市场竞争、销售价格、产品盈利、资金回笼和投资收益率产生不利影响。
未来,在测试电源产品线,公司计划持续进行大功率产品的升级迭代,全面推进标准化,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加速完成小功率测试电源产品系列化,并以小功率测试电源通用性特点,拓展更多的行业和领域;紧跟下游客户需求,为其提供ATE解决方案,并针对下游客户批量生产的功能测试需求推出适配产线的测试系统。公司将重点强化测试电源关键核心技术延伸发展,保持产品优势、进一步加快该产品线的系列化进程,向更多行业扩展,从而扩大公司测试电源产品经营规模,为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业绩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2.把握氢能及功率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机会,突破原业务板块增长天花板,产品向产线)氢能测试:燃料电池测试企稳,发力电解槽测试公司深耕燃料电池测试行业,为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测试设备,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是燃料电池整体行业市场环境景气度有限,其作为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更多的应用是在长途远距离的运载场景下。针对燃料电池行业相对竞争激烈且风险较高的环境,公司坚持大客户战略,提升产品标准化、模块化能力,提高交付水平,保持稳步增长;在电解槽方面,氢能的“终极能源”属性带来了大量国内外巨头纷纷下场布局电解水制氢赛道,从而带动电解槽的出货量高速增长。公司自2021年底开始布局制氢电解槽相关测试设备,目前已经有了丰富的行业应用案例,未来公司将继续集中优势力量布局电解槽相关的测试设备。
当前公司三大事业部的产品所处产业阶段不尽相同,有处于成熟期的测试电源产品,有处于成长期的氢能测试系统和功率半导体测试工作站。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序列,公司将制定相应的产品策略,提前做好产品规划:测试电源产品线,公司将进一步提升产品标准化程度、优化供应链,借助分销渠道优势拓宽小功率测试电源下游应用,并围绕下游客户的扩产需求,重点布局产线级的测试系统;氢能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线,公司针对已经成熟的燃料电池测试系统进一步迭代优化,并集中优势力量发力电解槽测试,储备未来增长机会;功率半导体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线,公司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
公司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制定了后备人才梯队培养、评价及激励体系,通过MPO多通道发展、人才轮岗等形式培养骨干后备人才。通过事业部设置、项目组设置等打通内部人才晋升机制,进行选拔储备各个层级管理人员。公司加强培训学习机制,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包括新人培训、通用素质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专项业务培训等各种形式,开发内部培训讲师团队,进行内部培训为主结合外部培训,提升员工岗位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