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安——比特币、以太币以及竞争币等加密货币的交易平台
安阳以钢铁、能化和纺织等工业为主,不少产业比如小钢铁、小水泥面临淘汰,出于经济转型、增加可持续发展后劲考虑,从2008年政府开始酝酿转型,2009年制定了以光伏为主干的新能源谷发展规划,当时安阳仅有林州中升一家光伏企业,而林州中升、凤凰光伏、欧美亚等多家光伏企业都是做小钢铁出身,在国家大力淘汰“五小”企业背景下,毅然转型光伏产业。安阳逐渐在光伏领域崭露头角,2009年在中国光伏产业高层论坛上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授予“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12月还成立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安阳)光伏产业化与技术研发基地”。目前,在政策引导和扶持下,该市不仅拥有晶硅电池产业链,还拥有薄膜电池产业链,成为省内同时拥有两种光伏产业链的地区。
洛阳是河南省光伏产业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区,规模以上光伏企业26家,除了“一五”期间布局的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单晶硅公司)和中硅高科这样在国内具有知识产权技术的光伏龙头企业,还有洛阳尚德电力、阿特斯光伏电力、上海超日等众多企业大鳄。其中洛阳单晶硅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两家多晶硅研发和生产企业之一,技术积累非常深厚;洛阳中硅更是洛阳发展硅材料和光伏产业的基础和招牌,拥有自主研发的千吨级多晶硅生产技术,无论多晶硅的产品品质、技术水平还是供货能力在国内都名列前茅,还对下游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及应用产业具有辐射、拉动和吸引作用。初步统计,洛阳市多晶硅年产量6500多吨,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500兆瓦。
从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看,呈现出中间强,两端弱的梭型结构。在产业链中间环节的电池和组件生产呈现迅猛发展的同时,市场和原材料却仍然依赖海外市场。一方面,电池和组件的应用市场对外依存度极高,同时,随着中国政府新能源扶持政策以及相关补贴政策的相继出台,美国的FirstSolar、第三大电力公司杜克能源、西班牙能源龙头埃菲玛集团等许多国外企业纷纷进驻国内,参与国内电站建设、加快了在国内的市场布局,在终端市场和国内企业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另一方面,主要原材料多晶硅近年来发展虽然较快,但是只能满足一半的需求,存在50%左右的缺口,导致多晶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据海关统计数据,2009年和2010年中国多晶硅进口数量分别高达22727吨和47549吨,2011年上半年进口达30389吨,因此,多晶硅产能的投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另外,国内企业生产线的关键设备绝大部分来自国外供应商,进口设备费用约占企业设备费的50%~80%。多晶硅提纯采用的依然是改良的西门子法,真正的关键技术没有掌握,在还原炉、电池及组件等生产核心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生产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原材料、关键设备、产品市场严重依赖国外,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产业的发展存在许多隐患。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成本持续下降。2011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为37.2GW,是2004年(1.2GW)的31倍,组件价格由2000年的4.5美元/瓦下降到2010年的1.7美元/瓦;2011年多晶硅产量为24万吨,是2004年(2.5万吨)的9.6倍,价格由2008年最高点475美元/公斤下降到2011年底的25美元/公斤。与此同时,受益于国内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和各项技术的突破,我国光伏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
国内方面,2011年4月开始入冬的光伏行业至今仍在探底。从产业链看,入冬迅速从下游组件传导至上游多晶硅,相关生产设备所受影响稍稍滞后。2011年9月上市的京运通近期发布财报显示,2011年三季度至2012年一季度,净利润逐季下滑。同样主产晶硅生产设备的天龙光电,2011年第四季度亏损2261.61万元,2012年一季度亏损1417.8万元,业绩同比下降142.55%。国内率先突破晶硅炉设备生产技术的精功科技,2011年相关订单下降35.32%。产能急骤扩张,而主要市场欧洲受债务危机影响一蹶不振,导致产能利用率极低,是多晶硅生产设备企业业绩骤降的根本原因。目前,多晶硅售价在23美元/公斤左右,而国内绝大部分企业生产成本为40至50美元/公斤,也即开工就亏损。新光硅业是国内较早一批生产多晶硅的企业,从2011年11月开始停产至今。
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导致对专业化、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激增。一方面,国内企业除了把市场瞄准海外,还纷纷在海外上市,以实现资本的国际化、提高国际知名度。继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于2005年12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后,浙江昱辉、常州天合光能、江苏林洋新能源、南京中电光伏、苏州阿特斯、江阴俊鑫、河北晶澳、保定天威英利、江西赛维等10余家企业纷纷在海外上市,同时部分企业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不断扩大海外光伏市场。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急需大批的专业化、国际化人才。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形成了光伏行业扎堆式发展格局,各地纷纷把光伏行业作为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29个省市把光伏行业作为新的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17家上市公司宣布将太阳能光伏行业作为主要增长点的发展计划。据统计,全国约有3000多家光伏企业和研发单位。据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 SEMI)统计,2010年中国大陆多晶硅产能达8.5万吨,而产量只有4.5万吨;硅锭/ 硅片的产能为23GW,但产量只有11GW;晶体硅电池的制造产能已达到21GW,产量却只有8.5GW;薄膜电池产能为2.5GW,但是产量只有0.5GW。光伏行业产能总体过剩,势必导致光伏行业的激烈竞争。
从全球范围来看,短期内光伏应用需求的成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各国政府对光伏行业的政策扶持和价格补贴,但不得不正视的是:国外补贴政策或贸易保护的风险依然存在。因此,应当积极培育国内市场的需求,通过相关政策的支持,帮助国内市场快速启动,降低整个光伏行业的风险,确定光伏行业的战略地位。启动国内市场,实现光伏发电并网发电是关键。为解决光伏发电并网问题,国家需要尽快出台针对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的新能源发电配额制度,明确国网和南网配额标准、收购新能源发电项目的范围、收购价格等内容。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将光伏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定位每千瓦时1元和1.15元两档,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基准电价灵活地制定补贴政策,这有利于国内光伏市场的大规模启动,但这类政策应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我国光伏行业近年来持续增长,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第一生产大国。早在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为1088MW,而欧洲、日本和美国产量分别是1062.8MW、920MW和266.1 MW,中国首次名列太阳能电池产量世界第一。之后,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每年以接近翻番的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 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8.5GW,占世界产量的53%,稳居世界太阳能生产第一的位置。尽管光伏发电这些年发展迅速,但是国内市场同国际光伏市场相比还很不发达。中国光伏发电市场规模还非常小,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日本和美国。2010年,中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为0.8GW,同太阳能电池巨大的产量比,这一装机容量水平只是杯水车薪。由于国内市场迟迟未打开,中国光伏行业对国际市场依存度高,自2006年以来,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比例一直在95%以上。金融危机期间,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的光伏行业深受影响。因此,如何开拓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是我国光伏行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2年5月18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产品做出了“反倾销”初裁决定,输美太阳能光伏产品将被课以重税(31.14%至249.96%)。这是自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惩罚性征收中国光伏企业“反补贴”税初步裁定结果之后中国企业遭受的又一次打击,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行业遭遇寒冬背景下又遭重创。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世界第一,但光伏行业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较高。2010 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8.5GW,占世界产量的53%。但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规模还非常小,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日本和美国,自2006 年以来,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比例一直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