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安——比特币、以太币以及竞争币等加密货币的交易平台(访问: hash.cyou 领取833USDT)
从储能领域来看,由于电动汽车销售增速放缓,导致电池组供应过剩,全球电池储能项目的基准成本在2024年经历了大幅度的下降,直接跳水三分之一,降至104美元/MWh。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电池成本将成功跨越100美元/MWh的关键分水岭。与此同时,全球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基准成本也将分别下降4%和2%。将目光放长远至2035年,依据BNEF的全球基准平准化电力成本(LCOE)数据预测,陆上风电成本预计下降26%,海上风电成本预计下降22%,固定轴光伏发电成本预计下降31%,电池储能成本预计下降近50%。如此大幅度的成本下降,无疑将为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作为全球清洁能源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在这一轮成本下降的浪潮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凭借着雄厚且完备的清洁技术制造能力,中国在2024年成为推动全球清洁能源成本下降的主要引擎。数据显示,平均而言,中国利用主要发电技术生产每兆瓦时电力的成本相较于其他市场要低11-64%。以陆上风力涡轮机为例,其发电成本较全球基准的38美元/MWh低出约24%。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态势迅猛,成果斐然。新疆的大型光伏基地规模持续扩张,源源不断地为当地输送清洁电力,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能源供应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的农光互补项目别出心裁,巧妙地将农业生产与光伏发电有机融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开辟了绿色发展的新路径;遍布全国城乡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如繁星点点,让清洁能源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全球清洁能源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中国有望凭借自身成熟先进的技术、完备健全的产业体系以及丰富的项目经验,在海外市场斩获更多光伏和风电项目,强势推动“清洁能源出海”战略迈向新的发展高度,进一步提升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中国清洁技术制造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一问题犹如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为了保护本国能源市场,维持本土产业的稳定发展,各国纷纷筑起贸易壁垒,以进口关税等形式的保护主义措施层出不穷。尽管从长远来看,清洁能源成本下降的总体趋势锐不可当,但短期内,这些贸易壁垒无疑会对清洁能源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形成阻碍。面对这一严峻困境,中国光伏企业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求应对之策。例如,晶科能源前瞻性地在东南亚投资建设生产基地,一方面有效规避了贸易风险,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优势,实现了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隆基绿能则坚定不移地走技术创新之路,不断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致力于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凭借高品质的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牢牢站稳脚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BNEF能源经济学负责人Matthias Kimmel深刻指出:“中国正在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口绿色能源技术,这使得世界其他国家纷纷考虑设置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但成本下降的总体趋势是如此强劲,任何人,甚至是特朗普总统,都无法阻挡这一历史潮流。”这一观点精准地反映了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强大影响力,以及全球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此外,尽管清洁能源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进步,但在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率提升方面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企业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持续加大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力度,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一步提高能源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积极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开展技术共享、联合研发等活动,共同攻克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难题,携手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此次全球清洁能源成本的下降,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而言,既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一场充满荆棘与挑战的艰难征程。中国光伏产业需牢牢把握成本下降带来的市场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贸易壁垒等诸多挑战,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伟大进程中勇挑重担,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相信在全球光伏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清洁能源必将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人类生活的常态。